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大众日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2020年01月14日 16:28  单位 :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2019年1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要尊重规律,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发挥比较优势,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

城市群日益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作用的重要论述,丰富并发展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和理论,彰显了对世界城市发展趋势及中国城市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是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其解决途径的新认识和新思考,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城市群是指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现代交通运输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能够发挥复合中心功能的城市集合体。它能够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利用,实现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有效解决区域内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动整个区域集约高效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及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有力带动了所在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群面积约占全国的28%,经济总量占全国的80%以上,城市群日益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一个城市群往往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世界范围内,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纽约、波士顿和费城,五大湖城市群的芝加哥和蒙特利尔,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名古屋和大阪,英伦城市群的伦敦,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巴黎等;我国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天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州、深圳和香港等,这些中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通过便捷的交通联系和特色分工,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山东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具有较强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的城市群,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发挥其优化空间布局和集聚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要求的重要内容。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对于提升山东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昂起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龙头,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是12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区位十分优越。山东半岛位于我国南北交界处的沿海地区,北可走京沪线与京津冀延伸连接,与东北三省隔渤海海峡相望;南可走京沪、京九与长三角、粤港澳并立并行;西可沿陇海兰新线,走“一带一路”全面进军中亚欧洲;面向日韩甚至整个亚太地区,背靠中国经济腹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经成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的“第四增长极”。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在整体发展水平、作用发挥等方面还有差距,存在中心城市功能不突出、核心城市竞争力不够强、城市间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快速交通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2016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四大定位:我国北方重要开放门户、京津冀和长三角重点联动区、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和高效生态经济区、环渤海地区重要增长极。规划提出打造“两圈”即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重点突出省会城市优势,强化与周边淄博、泰安、德州、聊城等城市同城化发展,建设成为半岛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枢纽区域;青岛都市圈重点发展蓝色经济,协同潍坊等城市一体发展,建设陆海统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并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刚刚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济南、青岛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这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要求,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贯彻,对于我省乃至全国区域经济的高效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有利于整合山东的区域经济战略,提升山东区域经济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山东是若干个意义重大的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等,通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可以有效地统摄这些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三大经济圈、两大都市圈的有机整合,提升山东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山东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南北失衡问题较为突出。打造京津冀城市群和建设雄安新区,就是强化我国北方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顶层设计。山东是我国北方沿海经济强省,区域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理应在国家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既可以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群隆起带,在两大经济带之间搭起联通桥梁,又可以形成北方重要的增长极,在区域平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伊始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山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都很突出的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是沿黄地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可以使这个龙头更好地昂起来,带动整个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于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群而言,具有自身的优势。各城市相对实力都比较强,能够形成一个可以相互支持的城市网络,具有较强的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同时,山东半岛城市群分布于同一个省级行政区,更有利于顶层设计和分工协调,形成有机整体。当然,山东半岛城市群也有自己的劣势,如作为区域龙头城市的济南和青岛,尚未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山东也一直未进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重大区域战略的核心。山东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以有为争有位,通过自身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提升对国家整体发展的贡献度。

着力破解济青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问题,高质量打造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加快形成有利于城市群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和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要在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圈打造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全力推进。

首先,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助力济青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打造城市群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山东半岛整体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但济南青岛两个龙头城市尚未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限制了城市群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倾斜政策和资源,突出济南、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重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创建指标,如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综合交通能力、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对外开放平台,如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等数量;国际科技创新基地、新型产业总部基地数量等,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要将济南和青岛打造成为高质量开放的半岛中心城市。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站在全球化和中国国情的双重高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充分发挥与日韩合作的区域优势和基础优势,积极与韩国、日本开展合作,以济南、青岛两个龙头城市为载体,扩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东亚区域的贸易投资权重,提升济南、青岛两大龙头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其次,高质量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子系统。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子系统,几乎囊括了山东半岛最具实力和潜力的城市。通过高质量打造两个都市圈,实现都市圈内部的功能分工、要素流动和产业衔接,才能有效提升其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及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有了高质量的都市圈,才能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城市群。两大都市圈之外的鲁南经济带,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相对较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面临着比较繁重的任务,需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禀赋优势,实现和两大都市圈的错位发展和协同发展,通过补齐短板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和活力。

再次,形成有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城市群的特点是对内联系紧密、对外高度开放,区域内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就需要建设覆盖交通、能源以及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基础设施,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加快构建城市群3小时交通圈、都市区节点县市1小时交通圈、设区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1小时通勤圈;建立稳定高效的能源、水资源供应体系,打造一体化都市圈。在加强能源、通信、交通等实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都市圈和城市群融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最后,形成有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市群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必须促进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市场。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有效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突破区域协同发展的行政边界制约,推动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调整城市群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对接协作,推动各城市差异化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建立常态化的城市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城市在功能和产业上的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辐射半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都市圈和城市群范围内的均等化。

(作者董彦岭系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媒体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00114/Articel13002MT.htm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