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财大 > 正文
【山东教育报】把情感和智慧倾注到教书育人工作中—记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方慧

2018年10月22日 15:54  单位 :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 


 

方慧,山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访美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8年获得“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从教27年来,她始终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热爱学生的真实感情融为一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品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为了把课上好,有着27年教龄的方慧从不懈怠,常常备课到深夜。“常讲常新”是她对自己的“硬要求”,为此,她不断地为教案增添新素材。学生反映,“方老师的课信息量非常大,昨天发生的‘新鲜事’,今天就能在方老师的课上听到专业的解读”。课堂上,她充满激情,用她的话讲就是“一上讲台面对学生就兴奋,什么病痛都忘了”。

方慧非常注重“在教学中播撒育人的火种”。课堂上,她坚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播好声音、正能量。作为学校国际服务贸易优质课的负责人,她不断发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在文化与文化贸易内容的讲授中,她通过对中华文明的追溯,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学生们说:“听方老师讲解一个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更能明白‘国家强大,个人才有尊严’这个道理,无形之中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指导研究生时,方慧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给学生上课时,她注重追踪本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联系实际经济问题,与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她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都说听她的课受益匪浅。

方慧了解每一名研究生的优缺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制定培养计划并且监督执行。她常说:“学生入学的成绩只代表过去的学习,而学生毕业时的水平才是衡量导师能力的标准。”有一名研究生入学时经济学基础差一些,但写作功底不错,又对文化感兴趣,她就为其选定文化贸易作为研究方向。该生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连发2篇高水平论文,毕业后被北京一家报社选中。专业硕士陈灏入学成绩不太理想,方慧为他量身定制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循循善诱,并发动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对一”的辅导,这名被认为难以毕业的学生不但按时毕业,还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她提倡创新思维,时常提醒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正是有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指导的学生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有多人次获山东省“鲁光经济奖学金”和“鲁信奖”、“格力科研奖”、国家奖学金、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等。她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在指导学业的同时,方慧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和指点学生。她经常讲“要做事先做人”,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他们的成才铺平道路。她指导的一名博士生因辞职读书压力大,产生急躁情绪。她时刻关注该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并在冬至那天邀请学生一起吃饺子,以自己的读研经历让学生明白做科研是探寻世界的真相,要踏踏实实,欲速则不达。如今,该生以优秀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并留校工作。还有2名研究生暑假期间想留在济南学习和做课题,但是学校周边高昂的房租远超出她们的支付能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方慧就请学生住进自己一直没去住的新家。而为了节省上班时间和便于指导学生,她自己在校内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17年。

深耕科研,成果丰硕

方慧常说,做科学研究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科研要有工匠精神”。也正是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她在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服务贸易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她在《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EI、ISTP检索论文7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出版专著2部;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就达10余项。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1991年,方慧刚工作不久就参加了省里的“社教队”,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社教生活使她对农村有了新的了解,她决心做一名好教师,用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

方慧积极参与到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主持了一系列研究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以及济南市的多项课题,并增加应用研究。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她冒着严寒酷暑带领学生深入东营、滨州等地调研,走访了当地多家企业,查阅大量资料,形成《山东省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途径与举措》等研究成果,以探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她多次应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邀请参加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术讲座,参加公益项目齐鲁大讲坛,无私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提高地方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素质服务。

从教27年,方慧精耕细作于教师这一岗位,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博大的仁爱之心做学生的引路人,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 本报通讯员 泥霓 姚保法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