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财大 > 正文
【学习强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高校要做“五路大军” 的“排头兵”

2022年05月25日 08:56      浏览次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六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6年的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号角。

无论是六年前的座谈会还是到人大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举旗定向、系统擘画,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郑重宣言,是面向全党全社会、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界发出的战略动员,有力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迈上了新征程、展现出新气象。

实践是最生动的注脚。这六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受重视的程度更高了、主旋律更鲜明了、主体性更强劲了。这些新气象,表明一种良好的学术生态正在生成、强化,表明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正在进一步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的思想自觉、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说到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财富分配、资源使用、发展模式、环境制约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亟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望闻问切,开方抓药。从这一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社会的“医生”,其价值作用的发挥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更迫切,更需要创造。

怎样才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必须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五路大军”,是指包括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相比而言,在“五路大军”中,高校人才荟萃,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据统计,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数量,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80%以上,是思想观念最为活跃、创新意识最为强烈的一支队伍;同时,还有规模庞大的在校学生,他们不仅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强大的后备力量,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直接服务和工作对象。可以说,在我国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高校的作用与贡献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把握好五个方面,在“五路大军”中走在前,做表率,当好“排头兵”。

一是校准政治方向,把好“方向盘”。一方面,要把好发展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教育教学及研究领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建好人才队伍,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二是坚守育人根本,守好“主阵地”。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帮助把握好人生方向,打牢人生根基。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紧密结合,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建好“思想库”。高校拥有学科和人才优势,有义务也有能力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咨政启民作用,把研究聚焦到对国家前途命运、人民幸福安康的思考上来,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深入钻研探索,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深化评价改革,育好“策源地”。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破立并举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评价制度,形成“评文不唯量”“项目不唯帽”“评文不唯刊”“评奖不唯人”“考核不唯文”的评价体系,深入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活力。

五是促进传承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阐发,推进自主性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努力提出一系列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学术概念,以及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范式,不断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能力,来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论。

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明责任、勇担当、有作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绝不能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作者:于洪良)

媒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632924922996267004&cdn=https%3A%2F%2Fregion-shandong-resource&item_id=663292492299626700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52836057963&showmenu=false&ref_read_id=edf04c81-2fe4-4970-ac52-33102d27a364_1653387464108&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