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山东7月6日讯 为响应政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召唤,以亲自体验见证党的光辉,山东财经大学“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聊城队的成员于6月27日下午抵达山东省临清市五股道村,开展为期13天的暑期支农支教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传递爱心、承载梦想为中心,基于此中心支教组成员们为当地的孩子们带去了别开生面的特色课程,采用课上授课分享、课下陪伴交流的方式,帮助乡里的孩子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开拓眼界,让他们在我们的陪伴中感受温暖、收获快乐。

图为在支教第一天,校长带领支教队伍进行校园的参观与介绍。孙欣然 摄
为使支教活动的开展更具目标性与实际意义性,支教组的队员们在开展支教活动前,进一步与该校校长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并且在校园内与同学们进行了第一次面对面交流。返回营地后,支教组长立即集合队员们开会,对提前的备课进行相应的整改,为接下来的支教作了实际预先准备。

图为在地理趣味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上台说明想法。焦凤博 摄
为使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支教组的成员开展地理趣味课堂,以自身的旅游经历为背景,向同学们讲述不同地区的地理知识,随之向同学们展开相关提问,不仅提高了同学们融入课堂的积极性,更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的热爱。

图为在课余时间,支教组成员们认真备课以及反馈课堂情况。焦凤博 摄
百密纵有一疏,为及时反馈教学中的疏漏,以及讨论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支教组每日召开例会,对第二天的教学进行备课,使得最后能够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支教活动成果。

图为在课堂中,同学积极勇敢站起回答。焦凤博 摄
数学课堂上,一个个小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回答,孩子们满是期待地问老师大学生活是什么模样,那种充满憧憬与好奇的眼神,大概每位支教队员都不会忘记,看着台下学生渴求知识的脸庞,支教老师们站上讲台的紧张与焦虑也烟消云散了。

图为在音乐课堂上,支教队员教授学生《感恩的心》手语舞。焦凤博 摄
支教组的队员们早早地就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感恩的心》手语舞教学内容,小孩子们天真的跟着老师的节拍做起动作,支教队员结合自身专业的知识,发挥各自优势,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寓教于乐等多种方式,开拓小学生视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舞蹈,收获了快乐。

图为支教组队员陪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焦凤博 摄
五股道村的小学与幼儿园仅一路之隔,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对待来此支教的老师们更是热情,课间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便会热情地朝支教老师跑去,牵起老师们的手,拉着他们一起去舞蹈歌唱。有的唱最拿手的《孤勇者》,有的和老师大手拉小手做踢腿舞......每个孩子都像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画,画中的每一笔都能给支教老师们带来惊喜与欣慰。

图为师生趣味游戏中,小朋友们齐心加油的场景 焦凤博 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经过这些天师生间的接触与磨合,小朋友们似乎已经把支教的老师们当做自己的亲密的朋友,他们当中无论是害羞内向的,还是活泼外向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支教老师的喜爱。这次趣味游戏中,小朋友们与老师齐心协力,相互鼓舞加油,更是体现师生情的真挚与美好。

图为支教期间,恰逢幼儿园大一班毕业 焦凤博 摄
虽然支教老师和这一群大一班小朋友的相处时间很短,更不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短短几天,相信老师的言辞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无论是让他们慢慢知晓该怎么正确地与朋友、老师交流和相处,还是让孩子们对未来求学之路有了想法上的改变。小朋友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这些天的陪伴,能让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每一位支教队员都为本次下乡支教活动付出了耐心和爱心。然而,改变一位孩子的成长方向,时间的长度不一定可靠。许多时候,一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真的能够创造奇迹,这就是“永恒瞬间”的价值。让团队坚信是否能在支教中创造“永恒瞬间”的,最重要的不是专业、不是技巧,而是爱与真诚。(通讯员 焦凤博)
媒体链接:http://sd.china.com.cn/a/2022/benwangyuanchuang_0706/103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