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大要闻 > 正文
省委《山东通讯》发表校党委书记王邵军署名文章

2022年05月19日 11:50  单位 :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 


秉持初心使命 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王邵军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山东财经大学心怀“国之大者“,永葆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山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为己任,紧扣“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倍道兼行,用实干和追求谱写了精彩华章。2019年,校党委被评为“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2021年在山东省属教育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两次荣获“优秀”等次。

一、紧扣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专题辅导、读书班研讨、“学习强国”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理论武装、知行合一。校(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推广利用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效果好,参与度和发稿量名列全省高校前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实施办法》,建立核心网评员队伍,未发生大的网络负面舆情等情况。2020年,党委书记突破项目成果组织员队伍建设获得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相关做法在2021年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书面交流。制定了《关于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每年开展“英模人物进校园”等活动;对思政的探索实践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配齐思政课教师,激活思政课堂,提高吸引力,建立了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为辅导员队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平台。金融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每年组织新疆籍等少数民族学生到青岛、威海等地参观,做到学习上帮扶、生活上关心、习俗上尊重。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建了宣讲团,举办了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新,既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有提升,也让师生群众受教育、得实惠。经验做法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

二、紧扣综合改革新目标任务,积极稳健有序推进

制定了《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方案(试行)》,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形成了上下协同的新机制。学校“一总九专”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12项专项改革有序推进。修订《山东财经大学章程》,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山东财经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现代大学制度更加完善。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合作发展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成立“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成效日益显现。一是积极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分类管理机制。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岗位职责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弱化单一量化指标,关注个体差异,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师岗位,分类制定岗位职责,分类进行考核评价,分类实施岗位聘用。二是努力推进职员制改革落实落地。制定了《职员制实施办法(试行)》,对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设置梯次合理的职级,使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作业绩、岗位和任职年限相关联,畅通晋升通道。制定了《新聘期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意见》,重点向教师岗位倾斜,确定各系列各类各级岗位数量,兼顾公平和效率,确保基本薪酬福利持续增长。三是坚持内涵式发展不动摇。五年来逐步压缩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先后撤销停招国际政治等15个专业,增设了精算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与管理等专业。积极进行校区资源优化和布局调整,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完成圣井主校区一期工程并交付使用,校区总数由4个减为3个。

三、紧扣“双一流”新要求,在学科建设上谋篇布局求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双一流”及“双高”建设,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出台了《山东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十三五”期间,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一流学科建设工作。2017年12月,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为B+档,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B-档,成为拥有B档以上的三所省属高校之一,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类高校前10名。2018年,工商管理学科列为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2021年1月,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应用经济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工商管理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居山东省属高校和全国财经高校前3位;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居省属高校第一位,全国财经类院校第三位。2021年,新增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6门课程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居省属高校第一位。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6项,其中重点或重大项目十余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2项,其中一等奖19项。8名教授当选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校长赵忠秀教授担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主任委员。在2018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中,应用经济学科在137所大学中列第26位,进入前10%。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13个,列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应用经济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行列;在2020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中,学校有8个学科上榜。工程学和计算机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四、紧扣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特点,做足做实“人才文章”

始终秉承“理性人才观”,制定实施特聘岗位管理办法,面向校内外设立“领军人才”“卓越人才”“特聘教授”三类特聘岗位,按照同类同标准同薪酬,做好人才遴选工作,增强了高层次人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首创预聘制教师岗位管理办法,遴选校内外40岁以下优秀人才直接预聘为教授或副教授,设置专门岗位,实施专门管理,实行年薪待遇。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实施了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重点支持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孵化计划、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计划等六个人才培养计划,为教师职业发展构筑了畅通的“立交桥”。始终坚持“围着人才转”的理念,有效促进人才成长成功。特别引进的彭红枫教授,受命担任金融学院院长,先后被遴选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获得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奖励,入选2020年度国家人才工程,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方慧教授被评为“齐鲁最美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张红凤教授被评为 “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刘培德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团队获评全国、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五、紧扣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势,助力大学生高质量高层次就业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自2014年以来,深入实施进千村、千企业、千社区“三千计划”,鼓励学生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共组建实践团队11000余支,7.2万余名学生参与组队实践,专业教师6300余人次参加指导,调研了7762个村庄、7730家企业和6930个社区。该做法入选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案例。与济南市历下区合作的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经过7年建设,形成了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大型创业孵化器,先后获得“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济南市科技孵化器”“泉城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获评“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被授予“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3项全国金奖,团体总分居第19名,并获得“优胜杯”。在2018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中,列全国第33位、全国财经类高校第2位和山东省属高校首位。2018—2019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2019年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省内唯一1项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2020年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以山东省高校第1名、全国财经类院校第1名、全国高校第31名的优异成绩捧得“优胜杯”。组建了龙山荣誉学院,打造财经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特区”。突出“厚基础、强能力、大视野、重交叉”,专门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配备一流师资,着力培养财经领域的卓越管理者或科研工作者。

六、紧扣大学文化建设新使命,着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了鼓舞师生员工昂扬奋进、砥砺前行的强大正能量。近3年,在圣井主校区新建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600平方米的校史馆、5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在燕山校区建成800平方米的海岱美术馆等,文化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关注度。投入4000万元为学生公寓安装空调,增加1.2万平方米学生文体活动场所,投入1800万元改善师生就餐环境。建立学校荣誉体系,每年教师节之际对从教30周年的教师职工进行隆重表彰。2020年7月,成立了齐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9月与中国社科院联合成立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文化研究院。连续6年与校友企业合作举办“山东财经大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自2018年以来,每年评选“最美教师”,利用网络、报纸、电子屏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2021年,被评为山东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