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经济学院副教授白洁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
2019年03月07日 08:18      浏览次 

中国GDP增长预期是符合现实的科学判断

2016-2018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速为6.7%,2019年政府对GDP增长的预判在6-6.5%之间,虽然调低了经济增长率,但这是建立在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稳妥判断。在国际层面,世界形势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中美关系质变而来的现行国际秩序已经进入瓦解和重构期,美欧离心、欧洲分裂、地缘政治、民粹主义等因素给国际经济形势带来了较低的可预见性,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的中美关系尤其令人担忧,美国对中国由“接触”转向“规锁”会在较长一段时间掣肘中国经济增长。目前中美贸易战虽然趋于缓和,但是来自更严厉的投资审查、建立一个无差别WTO的提案、美加墨贸易协定中以“毒丸条款”为代表的诸多贸易新规则等都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策略的转变。国内层面,2019年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之年。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打造新的世界工厂的围追堵截下,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趋势下,中国依靠原有的劳动力竞争优势的贸易模式难以为继,因此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与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改革。这些调整有助于治愈中国经济顽疾,使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更具竞争力。但改革需要成本,需要时间,调试期内经济增长趋缓是非常正常的。

国际社会应该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抱有希望,而不应过于在意中国短期的经济波动。调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期待其实有些反应过度,中国经济的短期调整是为了更坚挺的长期增长。为了应对经济放缓的局面,中国政府近期采取了较为密集的长效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比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商投资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自主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开展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对接等举措。在两会期间还提出了简化税制降低税负、降低实际利率水平、保持汇率合理稳定等稳经济、促增长的短期宏观政策。长短期经济政策工具的有效结合为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表观点称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已经开始波及整个全球经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对世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该影响可能通过进出口、投资、汇率等传导途径影响其他国家。但这一负面影响是有限度的。首先,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是相对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周期趋于下行和中美贸易摩擦双重负面效应叠加下仍能维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已令世界瞩目。其次,相对于粗放型的高速增长,这种回归理性的高质量增长反而更能获得其他国家的青睐。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1141039.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新兴经济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