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赵忠秀:打造自贸区建设的山东样板
2019年09月04日 14:30  单位 :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 

□赵忠秀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根据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总览全局、主动应变、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

从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立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全国分五批共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覆盖了我国北至黑龙江、西南至云南的沿边沿海区域及若干中西部省份。

面对不确定性加剧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挑战,山东自贸区建设厚积薄发,承担着新时代探索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使命。这也是山东发展的重大机遇,将有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殷切嘱托。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要形成“政策洼地”,而是要通过制度性创新形成“制度高地”。作为自贸“新成员”,山东自贸区应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模式和路径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对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新的改革开放措施,所进行的压力测试,通过试验区内的探索、试行,形成经验后再在全国复制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其本质不是形成“政策洼地”,而是通过制度性创新形成“制度高地”。

例如,自2013年开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对外资实行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管理办法,随后形成全国性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再到201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再如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从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到2018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原则。

我国实施自贸试验区探索6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有的上升为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这些成果也普遍适用于山东省。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探索已进入深水区,初步形成东西互通、海陆连接、南北联动的自贸区网络体系,而作为最新一批自贸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探索试验,勇于攻坚,努力完成中央交付的重任。

在前四批自贸区探索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山东实际,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是遵循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的根本原则,全面落实中央赋予山东省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国的三项要求,完成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三项任务。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三项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具有四个鲜明特征即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对照6年来我国自贸区实践探索的标准,以山东为代表的第五批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更高,标准更严,任务更重,而时间很紧,在三至五年时间就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山东自贸试验区与其他17个自贸试验区一道,并联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区网络等国家开放战略,承载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服务于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作为自贸“新成员”,山东自贸试验区应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模式和路径。从区域布局来看,山东自贸试验区侧重对接日本、韩国,牵手辽宁、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携手河南、河北、天津自贸区,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连结江苏、上海自贸区,对接长三角区域发展。 以自贸试验区为重要窗口,山东融入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拓展,东西互济,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将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山东的区位责任无疑将更加重大。

山东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5+2”。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找准经贸规则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着力补短板,一方面借鉴先行自贸区的经验,另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争取形成集成化的改革成果,打造自贸区建设的山东样板

山东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包括具有共性的五项任务和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任务。五项共性任务,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这是规定动作,有着丰富的内涵,细化为一百多项具体政策措施。

对照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试验区要完成的任务,这五项规定动作的难度都大大提高了:从探索到加快,从扩大到深化,从方式转变到转型升级。中央又根据山东独特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赋予山东两项特殊任务,即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从产业特色来看,山东自贸试验区可以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山东的海洋资源丰度位列全国第一,并且拥有丰富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为经略海洋带来重要机遇。在东北亚发展的大格局下,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在有序推进,促进三国地方经济合作既能分享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果,又能夯实自贸协定谈判的基础,推动东北亚区域的和平与发展。

如何将5+2的动作做到完美?在总体方案中已不再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非海关特殊监管区作特别区分,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的重点在向制度创新倾斜。根据总体方案的七项主要任务,山东自贸区已制定了112项具体措施。这是在吸收借鉴其它自贸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山东自贸区济南、青岛、烟台三大片区的具体情况,经过充分论证而制定的,将充分发挥各个片区的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找准经贸规则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开展改革试验补齐短板,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式。上海、广东、福建等自贸试验区,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做法,在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负面清单模式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经验都可以吸收借鉴。此外,国家不断总结各个自贸试验区在实践中形成的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我们应当结合山东自贸区实际情况,既率先将改革经验进行复制推广,也对已有的改革经验进行创新式探索,争取形成集成化的改革成果,打造自贸区建设的山东样板。

在山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有很多内容是独有的,如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任务中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工作”,在推动贸易转型升级任务中的“探索取消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从事贸易经纪与代理的经营许可或改为备案”等。在这些政策向山东大力倾斜的领域,勇于创新形成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是试验区责无旁贷的责任。

横向比较,各个自贸区主要任务的共性部分基本是一致的,其中第一项任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应该说是重中之重。各个自贸区都形成了各自一定的经验,如山东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服务)”,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江苏推进“2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3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改革,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深化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各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合作探索与互动交流,相互借鉴,协同推进各领域的改革试验,这有利于加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全国性经验。

为更好学习国内外自贸区的先进理念、制度和做法,山东自贸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如开设自贸大讲堂,举办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的学术交流论坛,组织学习国内外自贸区的先进理念、制度,支持相关管理部门或企业选派专业人才到兄弟自贸试验区研修,赴国外自由贸易港(园区)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等。

按照依法放权、按需放权、应放尽放原则,向自贸区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同时,自贸区建设不能只专注于区内,要实现区内区外互联互动,并进一步向全省辐射,促进全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实现全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前四批自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山东自贸区建设对标榜样单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提供了借鉴,也为山东自贸区建设带来很大的后发优势。山东自贸试验区应紧扣总体方案的任务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加快改革创新探索,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应按照总体方案对三大片区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充分结合区位、产业等优势,开展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发展功能差异化、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产业。应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加快确定自贸试验区组织架构,构建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遵照“依法放权、按需放权、应放尽放”原则,研究制定落实总体方案中各项改革任务应放、需放的省级管理权限;对总体方案中的改革任务进行分解,抓实领导责任,对标对表逐项达标、逐项突破;推出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的配套管理政策,确保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自贸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不同建设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调。

要保证自贸区各片区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自贸区建设对基础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青岛港区的建设和充分利用、济南作为物流中心应加强的专业物流平台建设等。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制度建设难以落地。在自贸区建设前期须认真摸清、排查各片区的基础设施情况,针对自贸区建设与发展需求,对未来基础设施的需求做好规划,同时做好金融服务创新的联动,创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途径。

要保证自贸区对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承接力。总体方案中提出将能下放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试验区,这对自贸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自贸区承接下来后如何进行“放管服”?如何做到“放得开、管的住”,这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审慎判断、大胆尝试,对各类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做到分层次、分标准的放开并有效管住。

制度性创新要力争实现补短板、创优势、建特色。自贸区建设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普适性的任务以及相应的通用做法,可以直接进行复制,并在复制利用过程中继续寻求改良和优化,以较低学习成本实现山东省自贸区部分建设内容的改善;对于具有共性但是在不同地区又呈现出不同个性的内容,可以借鉴先行自贸区的做法,结合山东实际进行创新,以形成独特优势;对于自贸区建设任务中相对比较独特性的内容,比如山东自贸区要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及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这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来源,对于这方面的建设任务,必须遵循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原则,力争推出领先型的改革创新举措。

各项制度性创新措施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山东自贸区建设需要达到的效果,包括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突出等,需要不同职能层面制度性创新措施的共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联动,要选择各建设内容主轴中最主要的或者影响最大的一环着手,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不宜大撒网似的全面摊开。

要设计对制度性创新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制度性创新措施如何评价其效果,要有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而不能仅仅依赖于现实情况的体现。比如在很多自贸区建设初期,对于投资便利化以及负面清单制度,其设计的真正用意不是简单的外资引进来的问题,而是外资高质量引进以及通过外资带动国内资金走出去的问题。要避免用原来管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的思维去管理自贸区,而是要积极探索自贸区自身的优势和定位,打造主动创新的“制度高地”。

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简化贸易、投资流程,大幅提高了贸易、投资的便利性,但对于监管层而言,很多信息还是分散的,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综合各个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的所有信息,包括企业信息、工商信息、海关信息、银行信息等;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还要逐步拓展建设其他服务平台,以打破各个职能部门信息孤岛的问题;另外还需要加强立法,要求企业承担起有效提供相关信息的责任。

要注意区内区外的辐射及互动。自贸区的建设不能只专注于区内,还要考虑与区外其他区域的互动,要提升自贸区对其他区域的辐射效应。要做到产城融合,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加强自贸区建设经验的获取、转化、复制、推广。自贸区建设要实现区内区外互联互动,并进一步向全省辐射,促进全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实现全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个重要的实现手段就是及时总结自贸区建设的可行经验,并高效转化、复制、推广,这也是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初衷。要抱有复制推广经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帮助全省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在复制推广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两手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从依托山东自贸区自身特色的突破性、实质性改革举措和普遍适用的一般性改革举措两方面,同时入手,全面加快复制推广过程。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落实改革自主权,同时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也将对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重要指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校长)

媒体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PDF/20190904/13.pdf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