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校党委书记王邵军在2016年处级干部学习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6年08月27日 15:54    撰稿 : 党委办公室  


同志们:
  刚才,卓校长就大学理念、目前学校以及学科的排名状况、主要差距和原因作了阐述分析,就如何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部署了下学期工作,讲得很好,请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研究,抓紧落实。今年的暑期干部培训班虽然时间紧凑,但内容丰富,我们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听取了专家报告,听取了学院任中考核情况通报,讨论了《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任务重,效果好,收获大。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综合改革的起步之年。从年初开始,校党委、行政客观分析发展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确立了抓党建、促改革、重人才、立主校、正校风5个工作重心,创新性地成立了8个项目组,推行重点工作项目组和台账式管理的工作方式,全面实行领导包联、专项推进的工作机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个上半年,忙碌、充实,有突破、有成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完成了大学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研究报告;以超常规力度加强了人才引进;梳理了简政放权有关事项;修订了校院两级管理的有关配套文件;积极参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制定了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学分制培养方案,推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确定了主校区的选址定位,并通过招投标确定了主体规划布局方案;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经过积极筹备,莱芜校区也即将迎来第一批500多名学子。
  下半年,在继续强力推进8个项目组重点工作的同时,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也提上学校党政议事日程。这次暑期学习培训班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学校的综合改革。高教综合改革是今年我省教育改革的一台重头大戏,我校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发展规划处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几上几下,几易其稿,提出了这个意见稿供大家讨论,再次征询意见。讨论中,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意见方向、路子是对的,符合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是经过科学谋划、深思熟虑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些中肯、切合实际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就按照修订后的方案部署,一个目标一个目标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因此,这次处级干部培训班,既是改革方案讨论会,又是改革动员部署会。会后,全校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脚踏实地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开创学校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就我校综合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谈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把握深化综合改革的背景
  当前,我校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学校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是争创“双一流”的关键举措。深化改革,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
  (一)从“天时”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随后中央发布了关于“十三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启动了“双一流”建设。这一系列政策方针措施的出台,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高等学校作出相应变革,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常态,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
  1.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把发展重点从过去的拼规模、拼数量转向质量优先,拼特色、拼内涵,更加注重精耕细作,更加注重修炼内功,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2.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简政放权。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瘦身”增效。山东省今年推出了59项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就是选择省属高校作为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不管是国家还是省里,都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推动管理创新增效。我们也要学会借东风,简政放权,激发活力,释放潜力。
  3.大学转型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市场为主导的需求驱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优胜劣汰的危机感,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在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上主动出击、有所作为。
  4.大学发展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改变了过去固定支持方式,改为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由市场来选择、由社会来评价,倒逼高校通过改革增强学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压力陡然增大。
  5.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开放式办学。“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实施,把开放办学和国际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国际上新的科技革命引发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元化学习模式的出现和流行,将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6.大学管理更加注重法治思维。大学章程的建立和实施,迫切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处理好外部和内部关系,明晰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从“地利”来看,学校面临着难得的新机遇
  学校是省部共建高校,地处齐鲁大地,根植省会济南,具有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
  1.我省大力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扩大与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等交流合作,促进区域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科学发展,为我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我省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今年4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5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这项工作。我们要把握住这次改革机会,争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综合改革的率先突破,在全省“双一流”建设中抢占先机,进入省里重点建设行列。
  3.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用五个“面对”、五个“迫切需要”,深入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形势,突出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这为哲学社会科学占主导地位的财经类院校提供了施展作为的舞台。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增长点,发挥好学科优势,带动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省委全会强调创新驱动、人才强省战略重点。7月25号召开的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前,省委还印发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看得出,省里是下了大决心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要增强创新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赢得主动。
  (三)从“人和”来看,学校显现人心思变、向上的新态势
  经过合校四年多来的融合发展,学校办学思路日趋清晰,发展平台逐步拓宽,办学层次日益完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特别是经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省委专项巡视整改、审计专项整改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即知即改,师生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不严不实”的问题得到了坚决纠正和认真整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校园秩序平稳运行。但是,合并后的财大办学规模大而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学排名连续后移、教师数量多而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校区多而主校区未建成等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制约、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攻坚战中,不进则退,慢进也将被淘汰,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唯有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背水一战、绝地反击,才能让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也唯有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才能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来山财大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我与学校各个层面的干部职工进行过多次座谈与交流。通过交流,我能体会到,无论是离退休的老领导还是在职职工,无论是教学科研骨干还是一般青年教师,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还有众多财大校友、社会各界人士,都对财大充满了热爱和关注,都对财大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盼。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要努力把财大办好,这就是我要讲的“人和”。这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受鼓舞,这也是我们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实现共同发展。综合改革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人翁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集中智慧、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攻坚克难。
  二、正视问题,找准学校当前存在的短板
  对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师生员工的期待,对标国内高水平财经院校和省内优秀兄弟院校,学校目前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短板,我们要找出差距在哪里,我在这里主要指出六方面问题:
  (一)人才引进问题。集中体现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引才用才机制不够灵活;现有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足,激励和保障机制尚不完善
  今年以来,学校制定了超常规的人才人事政策和制度,加大了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下大力气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在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但还是存在不小差距。一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不足,“精尖人才”数量较少。我校现仅有“国家突贡专家”3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相应数量分别为7人、48人和31人,我们的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国际化人才和优秀团队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力量还不够强,距离国内一流财经大学还有不小差距,与省属有些院校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较为薄弱,现有人才发展通道不畅。目前,我校博士占教师岗位总数的比例仅为43.3%,距离“十三五”规划的60%目标还很远。此外,博士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协同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二)人才培养问题。集中体现在:现有规模结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先进,人才培养质量还有相当提升空间
  我校本科生规模过大,是财经高校平均数的1.96倍,而研究生规模过小,仅有2100人;我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5个,高水平财经院校如西南财大、上海财大、东北财大等的本科专业数量都在43个以下。我们在师生比、优秀师资、课程设置、精品课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与一流大学比,我们的学生不论在理论素养、学识能力方面,还是在知识结构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该说,我校的生源质量是比较好的,本科录取一直维持在山东省高考学生的5%左右。这么好的学生进来四年后又如何呢?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的考研率(2016年为10.28%)、初次就业率(2016年为51.46%)、知名校友数,就会看到差距。这里面有制度、管理因素,更有意识、态度问题。我们的教学改革还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人才培养模式还谈不上有特色,在专业、课程、教材、学分制、实践教学、教师考评、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学科建设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科优势不够突出,学科话语权处于弱势;科研动力不足,学术氛围不浓,科研数量、水平难以满足一流学科建设要求
  我校2011-2015年发表CSSCI源期刊论文611篇,在统计的16所财经高校中居于第13位,数量偏低,位次偏后;2013年后发表A2类以上期刊论文的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呈现为负增长;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四种期刊5年累计发表15篇显著低于45篇的平均数;人均发表A2级以上论文数0.18篇,与平均0.37篇相差0.19篇,由总量排名第7位下降至第13位;人均发表CSSCI期刊论文倒数第一,与第8位的安徽财大相差0.44篇,差幅1.38倍。在国家“两金”项目方面,3年来学校总共有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重大项目尚未取得突破,科研立项及成果的数量、质量、层次、经费都偏少偏低。这些数据说明我校教师整体科研能力不强,科研积极性不足,在竞争中已经落在了下风。
  (四)对外交流与合作问题。集中体现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层次不高,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交流合作少,国际化程度较低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大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国际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遑论国内一流大学,就是与省内的青大、山师、济大相比,我们也相形见绌,青大留学生数高达1600余人,他们的办学规模、层次、模式、效益,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吸引国外优秀师资和优秀学生的能力不够强,留学生专业偏窄、规模偏小,合作办学项目偏少、规模偏小,派出教师、学生参与国际化学习交流的力度也不够大,受益面还不够广。
  (五)内部治理体制机制问题。集中表现在:我校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尚未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还不适应发展需要
  人事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将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激发出来调动起来,撬动教学质量和科研动力的杠杆作用不足,教师只有教学工作量没有科研工作量,向高层次人才、重点岗位倾斜还不到位;人事管理还未形成系统的制度设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积极性不高,考核效果不佳;机关部门臃肿,缺乏竞争流动性,人浮于事;校内资源缺乏宏观规划,配置不合理;校院两级管理存在体制不畅、落实不到位、微观不活等问题。
  (六)观念意识问题。集中体现在:思想不解放、观念不创新,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差,担当不够、作风不实、纪律不严
  今年上半年,校党委专门针对精神状态不佳、思想观念滞后、工作推进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纪律作风整顿年”活动。目前来看,整个管理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有提升,机关作风和校风有好转,但与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仍然缺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意识和能力,仍然有部分人员缺乏危机感、上进心,积极性不高,工作作风慵懒散浮,影响工作高效运转,需要进一步端正态度、转变作风、严格纪律。
  这些问题和短板的存在,使我们的改革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认识到,现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补上短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坚定不移推进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思想、体制、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顽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打赢“双一流”建设攻坚战。
  三、追求一流,明确综合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这次综合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在体制、机制方面去腐生肌,革故鼎新,搭建好教学、学科、人才这三根战略支柱,达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目的,力争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争创一流。
  (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一流专门人才
  教学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优化办学规模、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推进人才分层次分类培养,上海财大对学生科学规划,分学术类、行业精英、创业三类,进行精心培养的作法值得借鉴。在聚焦招生机制、课程建设、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培养体系、质量保障等各个方面改革的同时,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使我们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素养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二)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我们争创一流学科,离不开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必须要有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点有三个:一是建立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引才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二是盘活用好存量人才,各得其位,各得其所。三是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如给予创业启动资金、科研启动资金、安家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支持,积极吸纳、培养、用好、留住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三)以结构调优和科研激励为重点,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这轮改革的龙头,涵盖了教学、科研、师资等方方面面,是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一是建设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整合淘汰老化学科和弱势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层次,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二是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到2020年力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进入全国财经院校一流行列,少数优势学科进入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行列,金融学、会计学等二级学科成为全省顶尖学科。三是充分发挥科研政策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发教师搞科研的动力和活力。我初步调研了一下,我校教师科研能力和潜力还是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但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科研积极性不高,其根本原因,说到底主要还是科研体制机制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强化科研导向,发挥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的兴趣和动力。
  (四)以创新交流合作方式为重点,营造一流的国际化办学环境
  我们的留学生教育历史较长,但发展较慢,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要加强国际化建设,扩大国际化办学规模。一是继续开拓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增加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之间的接触和对话机会,建立常规化、实质性的合作机制和途径,如与国外高校共建孔子学院,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项目培训认证等。二是加大留学生招生规模,要整合有关机构和资源,启动学院参与外国留学生的招生、管理机制,建立以学院为主的留学生招生、教学工作体系,设立学校级别或企业赞助的各类奖学金。三是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大对留学生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居住环境。
  (五)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优化一流的保障体系
  体制机制改革是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向前有序推进的火车头,也是学校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抓好五个方面改革,理顺关系,有效协调,激发活力,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现代大学制度核心就是一句话: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在继续完善前四项工作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要在社会参与度上加大力度。社会参与的标志性工作是理事会的设立。理事会的设立对学校建设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发挥其咨询、协商、监督等功能外,注意将其具有的拓展筹资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好。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职员工活力
  这轮人事制度改革有个导向:就是以绩效改革为引领,激发各类人员活力,促进人才有序化、合理化流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如教师方面,我们将着手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的岗位类型,有科研为主型,有教学科研并重型,有教学为主型,根据不同岗位要求进行分类考核。对于多年不发论文、不出成果、授课内容不更新的教授进行低聘。对于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要倾斜,讲竞争、看实绩、重贡献,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和一流报酬的结合。而对于师德差、教学能力差者,要坚决亮红牌,将其调离教学岗位。这样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行即转的良性循环机制。在管理人员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晋升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如继续探索实行职员制。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借以激发内生动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完善机关机构设置,压缩机关人员编制,明晰部门职能职责,提高工作效能。二是整合教学科研机构,以学科优化整合为出发点整合学院和学科,明晰科研机构和管理岗位有关人员的学科、学院归属,提高资源利用、共享和管理效益。三是深化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扩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权,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同时加强对学院的指导服务、目标管理和监督考核。四是开展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试点,淡化教学单位和科研机构行政等级,突出学术导向。五是对已有文件进行梳理,对不符合现在发展趋势的该停止的停止,该修订的修订,不能再用一些旧的条文制度约束现在的发展。
  4.深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推动协调高效发展
  资源配置方面,重点还是在多校区办学问题上。放假前后,组织专家对主校区设计方案进行招投标、评审和优化,主校区建设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下一步,一方面以圣井主校区建设为契机,做好校区布局整合调整,全面优化调整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要建立经费多方筹措机制,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在这里,我强调一句,大楼很重要,大师更重要,我们既要保基本又要保重点;既保证主校区建设,更要保证向教学、人才等关键方面倾斜。
  5.深化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侧重点在于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我们现在有些管理干部进取精神不强,管理抓不起来,服务靠不上去,工作敷衍应付,上下班晚来早走,守台电脑、拿部手机、泡杯茶水混日子。这种行为要坚决纠正禁止,决不能听之任之。一是改进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既考核完成目标情况又考核履职过程,倡导“立刻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对师生的服务水平。二是尽快研究出台干部能上能下具体办法,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有位的同时,让务虚者下位、让无为者无位。我们的干部一定要不负重托,踏实履职,积极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展现新面貌,干出新作为。
  四、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效
  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重在落实,要从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面来全面把握。
  在战略层面上,要注重顶层设计,从系统、整体的视角关注改革的协同性,强化引领作用。充分认清所处的“局”,把握好发展的“势”,发挥好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贯彻实施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建设目标不动摇,坚持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不动摇,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的工作理念不动摇,以改革的思想统揽学校工作全局、以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的精神创新工作方式、以改革的动力推进学校发展,解放思想、遵循规律、强化操作、加强统筹,特别是抓好抓牢“人”这一最关键的要素,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干事创业,改革兴校,发展强校。
  在战役层面上,要聚焦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综合改革涉及面广、重点集中、任务艰巨,是从单项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增量到存量的改革,是深层次、全局性的改革,涉及学校各项事业,必须重前瞻、重顶层、重系统,着力找准主攻方向,有重点、有协同、有步骤、有秩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要抓住突出问题、主要矛盾,通过一个学期、一年的持续工作务求干一件、成一件,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以改革的实际成效促进学校整体的建设发展,促进“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战术层面上,要讲究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完善改革方案,出台实施细则,为推进改革制定好时间表和路线图,区分轻重缓急,成熟一项就推出一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查摆存在的问题,发现缺点不足,深挖本质根源,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校发展;三是强化职责担当,要组建改革项目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和团队协作,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四是勇于创新突破,要敢于跳出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保守传统做法,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敢于采取新方式、新办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实现超常发展。改革创新必然存在失败的风险,我们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要在全校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五是必须依靠师生来推进改革,必须合理有序地推进改革。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必然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和资源的再分配,涉及很多群体和个人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增进改革共识,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强大合力,自觉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融入改革、推进改革,为综合改革夯实基础。
  综合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体制、机制上的难点需要去突破,难度大、任务重。这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广泛宣传发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瞄准一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动真碰硬,善于化解矛盾,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需要结合目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反“四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提升驾驭改革的综合能力,为推进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同志们,本轮学校综合改革是自我改革、自我加压的过程,也是涉及长远、牵动全局的重大任务。本轮综合改革突出强调的是“全面”和“深化”。“全面”是指在改革内容上系统化、整体化的设计与配套举措;“深化”不仅是为了促进发展,而且指向根除顽疾。这两个方面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创建“双一流”。我们能否在新一轮建设中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实现突破,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事关学校的未来。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深化综合改革、创建“双一流”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以更大勇气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以更大智慧攻克工作中的难题,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执着的精神投身学校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中去,为创造山财大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