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财大 > 正文
【大众日报客户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财经大学:用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2020年11月25日 08:51  单位 :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社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同步征集评选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亮点成果和创新探索,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发展经验。目前,“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陆续在大众日报全媒体矩阵全网发布,敬请关注!

答卷的精彩,用创新写成

——山东财经大学致力高质量发展纪实

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计算机学科首次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成立龙山荣誉学院打造“强基计划”财大版、本科招生分数继续领跑省属高校三甲、位列2020中国财经类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第4位和社会科学第7位……今年,学校在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崭新的步伐。

回望自山东财经大学合并组建9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的坚实步履,学校始终与时代同行,与社会俱进。全体财大人用智慧和汗水奉献,一路铿锵,一路奋进,一路精彩。

在综合改革上“挥毫”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落实中央改革部署、推进人才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学校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一动力,确保综合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确保“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学校制定了《关于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各项任务均已完成。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成立了山东财经大学理事会。作为省试点高校之一,出台了学校《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改革方案(试行)》,遴选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作为改革试点学院,以点带面推进改革进程,形成了“上下协同”的新机制。组建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合作发展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先后成立“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艺术金融研究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作用日益显现。

学校积极探索专业教师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岗位职责特点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弱化单一量化指标,关注个体差异,构建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师岗位,分类制定岗位职责,分类进行考核评价,分类实施岗位聘用。

学校努力推进职员制改革落实落地。根据山东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制定了《职员制实施办法(试行)》,对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设置梯次合理的职级,使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作业绩、岗位和任职年限相关联,畅通晋升通道,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

自2018年以来,全员聘用上岗全面推行。制定《新聘期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意见》,突出向教师岗位倾斜,确定各系列各类各级岗位数量,兼顾公平和效率,确保基本薪酬福利持续增长。

在学科建设上“泼墨”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底色,对于学科建设,怎么强调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于学科建设,怎么抓,力度怎么加大,皆属应为。

学校出台了《山东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4年为一周期,设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培育学科三类建设项目,分别创建国内一流、省内一流和新兴交叉学科。2016年底,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在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学校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45位,在全国财经类高校排名第2位,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22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位列省属高校第二,全国财经类高校第四。2019年,首次获得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零突破”,国家社科立项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3位、全国财经类高校第6位。应用经济学科在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137所大学第26位,进入该学科前10%。工商管理学科排名第43位,比去年上升7位,理论经济学学科排名第22位,均进入前25%。2019年获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两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B+,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B-,成为有两个以上B+学科的三所省属高校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B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高校前10名。2019年8月,应用经济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行列; 2019年,学校在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和中国校友会网排名中较上年分别提升64和47位,在全国财经高校排名中位列第9位。2019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获批25门省一流本科课程。

今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学校以获奖98项、总分65.57的成绩在本科组Top300榜单上位列第134位;位列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第三位;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二位。3月,工程学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

因此,近年来山财大被誉为“财经类高校最大的黑马”。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润色”

学校始终秉承“理性人才观”,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学校实施《山东财经大学特聘岗位管理办法》,面向校内外设立“领军人才”“卓越人才”“特聘教授”三类特聘岗位,按照同类同标准同薪酬,做好人才遴选工作,破解“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难题,增强高层次人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出台并实施《山东财经大学预聘制教师岗位管理办法》,遴选校内外40岁以下优秀人才直接预聘为教授或副教授,设置专门岗位,实施专门管理,实行年薪待遇,加大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预聘制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人才梯队进一步完善,保证学校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聚焦山东发展重大需求,打破校内、校外、学科、行政壁垒,建立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山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三个跨学科科研机构,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好的用武之地,推动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团队,增强服务山东重大战略能力。

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实施了6个人才培养计划,即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重点支持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孵化计划、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等,为教师职业发展构筑了畅通的“立交桥”。以2019年为例,学校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激励力度,出台《特聘岗位管理办法》,实行年薪制32人。双聘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学者1人,全职引进“万人计划”1人,特聘教授、青年学术骨干22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5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双聘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新增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入选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0人,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人数居全省高校首位。

今年以来,学校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千方百计延揽高层次人才。截止到9月,有62名青年博士加盟入职。得益于学校独特的人才管理创新,新入职的教师有12人获聘“预聘制副教授”,聘期内享受25万元的年薪,另有安家费20万元,科研启动费15万元。

在学生创新创业上“重彩”

学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了会计学等7个创新实验班,重点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今年6月,作为学校构建多类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山东财经大学龙山荣誉学院正式组建,根据《山东财经大学拔尖人才实验班管理办法》,今年秋季学期,龙山荣誉学院将面向大一新生进行二次选拔,设立经济类、管理类两个基础人才实验班,每班20人,实行动态管理和弹性学制,全程实行导师制和项目制,并设置学业专项奖学金等。设立研究生学术创新实验班,把研究生教育纳入到荣誉体系中,形成本、硕、博三个层次完整的荣誉教育体系,逐步构建起本硕博学术发展全培养链。

自2015年以来,深入实施“三千计划”(进千村、千企业、千社区),鼓励学生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近年来,全校共组建6040个支实践团队,36800多名学生参与实践,3870余名教师给予指导,深入到4976个村、3571家企业和3632个社区开展调研。该做法入选团中央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案例,获得近700项省级以上奖励。2016年,在“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上勇夺3项金奖,位居全国前列、山东高校首位;荣获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位居首位。2018年10月,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主赛道全国金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银奖,走在省属高校前列。2019年,学校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是大赛中唯一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银奖的财经类高校。获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省内唯一一项全国金奖。学校首次成为“挑战杯”发起高校,取得历史性突破。

学校入选2018《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位列全国第33位,全国财经高校第2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 。连续三年入选由BOSS直聘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排行榜,2016年列第74位,2017年列第71位,2018年升至第68位,居省属高校之首。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山财大共有138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5项,省级项目63项,获批立项数量创历史新高。

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上“点睛”

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态势,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注重顶层设计,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抓重点,有序推进内涵式发展。

在党的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是发展党员工作标准化在全省高校推广。学校以重点项目方式,积极开展发展党员标准化研制工作,系统整合发展党员的“7大环节、44个步骤”,形成了标准化且简便易行的工作流程、工作手册,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这一做法在全省高校推广。二是党员量化积分管理领跑全省高校。2018年,学校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党员积分管理考核研究”获省委教育工委资助、并在全省高校率先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受到教育部肯定。三是党建信息化建设成为全省高校典型。2017年,学校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在全省高校率先完成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党员注册率、支部开通率100%。2020年,学校被省委组织部列为全省党员分类管理的重点试点单位。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学校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在首要位置,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激活思政课堂,提高吸引力,消除“低头族”;建立了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为辅导员队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平台。2019年初,金融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建立学校荣誉体系,塑造“最美教师”等系列典型人物,每年教师节之际对从教30周年的教师职工进行隆重表彰。2016年以来,学校每年与校友企业合作举办“年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推进校史编修及史料文物征集工作,2020年9月,校史馆正式建成开馆。

在改革攻坚上“运笔”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的决策部署,学校审时度势,立足校情实际和长远发展,把2020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提出了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九项攻坚行动。

这九项攻坚包括:学科冲A攻坚行动、引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行动、科研攻关攻坚行动、绩效考核分配改革攻坚行动、流程再造攻坚行动、开放办学攻坚行动、主校区建设提升攻坚行动、资产及后勤管理绩效提升攻坚行动。

对每一项攻坚行动,学校都明确了攻坚任务、攻坚目标、牵头领导、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比如学科冲A攻坚行动提出的攻坚任务有两项,一是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提出要创新思路、紧贴指标、精准发力、深度挖掘,抓好联络对接,抓好组织调度,抓好资源整合,抓好数据支撑,集中优势力量,做好最后冲刺。二是强化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支持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申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部分学科申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做好省一流立项建设学科终期验收、绩效评价工作。学校提出的攻坚目标是:应用经济学第五轮学科评估获A等级,各参评学科评估结果不低于上一轮学科评估等级;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新增山东省高水平学科2-3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并稳定保持6个月以上。

对每一项攻坚行动都提出了量化指标。比如“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行动”,要求“新增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省级一流专业,撤销或停招1-2个专业。新增1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20门左右的省级一流课程。”在“引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中,要求“年度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博士人才增量明显,同比增加30%以上。”

今年4月28日,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山东财经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三个跨学科科研机构同时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学校以改革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落实“改革攻坚年”任务目标的新举措新进展。

校党委书记王邵军表示,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归根结底必须在深化改革、激发发展动能上做好结合文章。具体而言,就是进一步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创新,以“头拱地、向前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奋进姿态,着力推动流程再造、绩效考核分配、科研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综合改革,坚决搬掉妨碍改革的“绊脚石”,彻底扔掉延误发展的“顶门杠”,为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能。(于洪良)

媒体链接: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798_812261.html?from=singlemessage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