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马欣然)
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曾在中国农业大省山东驻村两年,设计出“墨”、“观天台”等融合自然天文、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建筑作品。
保罗去世后,他的妻子娜蒂·安德鲁接续完成“艺术乡建”工作,协助搭建起“保罗与娜蒂之家”纪念场馆。
两位法国艺术大师将他们的国际美学创作带到位于山东沂源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这也是保罗一生中唯一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
5月1日,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人们在“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202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正在举行,期间中国展区内有一场美丽乡村日活动,通过微纪录片、建筑模型展示、照片、乡村特展等形式,生动讲述中法民间交流和中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成果。娜蒂也出席了这场活动。
法国导演卡里姆参观后感慨,没想到自己设想的“艺术活化乡村的桃花源”能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实现,这个产业、生活、生态都那么美丽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中,嵌入了如此之多的“法式印象”。
“注入创意、留住乡愁、缔结友谊,中式审美与世界美学的兼容并包,赋予沂河源独特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基因。”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董方军说。
山东省淄博市鲁村镇沂源县龙子峪村是沂河源的构成村落之一,石质院落的“保罗与娜蒂之家”在满目青翠间格外醒目。透过玻璃橱窗,记者看到沂河源地标性建筑艺术馆“墨”的设计手稿。
“建筑主体为一方砚,灵感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砚文化。”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张凌云介绍,占地1500平方米的场馆选择远离村庄而建,是因为“保罗想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风貌,为原生态留出空间”。
这种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再造当地文化资源的“焕新”过程,被董方军称之为“艺术活化乡村”。
该理念在保罗于龙子峪村南侧山谷里设计的“观天台”中也可见一斑。他利用声学设计扩大沂河发源地的汩汩流水声,上可观星辰、下可闻流水;由此蜿蜒而下的“沉思之路”则通过植物的四时变化呈现自然之美,打造出可沉浸于此、体验“天人合一”的“桃花源”。
沂河源对乡村进行全域化、艺术化改造,使村落、民宿“摇身”变为人文景观,既保留了当地民俗文化,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2023年5月24日拍摄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小波 摄
董方军说,在保罗眼里,山东沂源和他的故乡法国波尔多有些相像,“文化的根基都在乡村”。而对董方军而言,此次巴黎之行不仅是一次展示和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交流——他特意去巴黎南部的枫丹白露市“取经”,学习法国特色乡村发展经验。
“与很多中国乡村一样,枫丹白露有千年历史,拥有华丽宫殿与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法中两国农村发展的共同理念。”曾任法国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旅游学教授的弗洛朗丝接待了来自中国的“取经团”。她相信,在绿色食品、现代化农机应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中法合作的可能性有很多。
巴黎参展归来后,董方军兴奋地与记者分享体验,“首展不到3小时,展品就发放一空,还不断有法国消费者拿着图册向我们咨询购买事宜”。
临行前,他精心挑选了“沂源红”苹果、伏巴梨、黄小米等沂源特色农产品,连同剪纸、皮影、脸谱等非遗文创产品的宣传画册,装了满满两大箱子。
董方军告诉记者,将继续对接抛出合作橄榄枝的法国企业,争取让小县城里的土特产能上国际餐桌。
正是立夏时节,沂河源村落之一的刘家坡村的“沂源红”苹果树枝繁叶茂。果林不远处,一个“智慧大脑”时刻监控着与苹果有关的各项数据。
“只要在手机App上一点,浇水、喷肥、打药都可实现自动化,不到10个农户就能管理300亩果园。”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齐凯对记者说。
刘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刘爱菊规划着,未来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更多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我一生忙于城市建筑,我要把最后一个作品献给中国的农民……”在“保罗与娜蒂之家”,循环播放着记录保罗生前在这里生活点滴的视频。
“我们已与法国相关机构敲定合作,‘保罗建筑设计艺术国际巡回展’将永久落户沂源,相信越来越多国内外艺术家和游客会奔赴而来。”董方军说。
媒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002324?d=134d87a&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