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于洪良)3月4日,山东财经大学发布《人工智能时代基于“五种能力”目标的AI-PAI新财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计划基础上,该校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山东财经大学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3.0版本,为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贡献山东财经大学方案。
“AI-PAI”,即以人工智能嵌入人才培养全链条为基础(AI Integration),以设计高质量项目为核心(Project),以构建学生自适应生态为导向(Adaptation)的产教融合一体化(Industry)财经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明确:聚焦“五种能力”培养,打破学科壁垒
方案以培养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整合能力、自治能力”的新财经人才为目标,秉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强创新”理念,打破学科壁垒,打造学科交叉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构建人工智能与财经教育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场景精准对接、职业素养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的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AI引领: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双驱动
以大模型为底层技术驱动经管学科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将AI深度嵌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AI赋能经管学科的理论思维与实务素养,优化创新能力培养路径。通过AI与教学内容、方式、评价的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AI赋能体系,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推动经管学科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实现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双轮驱动。
项目导向:学科交叉与应用场景新优势
以“设计——实施——结项”的项目制作为全过程育人的主要形式,深化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校内外导师合作对接,打造应用场景跨学科项目资源库,开发专门支撑项目的课程。引导学生运用AI技术解决财经领域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学科交叉与应用场景的新优势,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体驱动:学生成长与选择发展自适应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设计自适应成长体系。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适合的学科专业和研究项目。通过学习阶段自适应培养、专业方向自适应规划以及项目课程自适应选择,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与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的自适应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场景深度对接
充分利用财经领域应用产业场景,依托行业企业资源优势设计前沿交叉学科项目。构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三轮驱动育人模式,推动项目组、学校、企业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通过教学内容产业化、师资队伍产业化、教学场景产业化,打造产教研协同育人新场景,促进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需求双向流动,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据悉,山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实践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0版本主要聚焦单门课程或单一教学场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实现赋能,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潜力;2.0版本着重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智慧教研平台的构建、重构与升级,致力于创新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3.0版本致力于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创新人才培养的落地应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
媒体链接:http://www.sdjyb.com.cn/content/2025-03/10/03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