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人才选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体系、教学管理机制、社会实践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充分彰显了财经院校法学教育的特色与优势。2020年,学院在新生中选拔组建“涉外经贸法律人才实验班”,至今已运行四年有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22年12月13日,学院获批“山东省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招才引智 提升人才培养层级
为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法学院在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和精准对焦的策略,积极从外部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
经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法学各二级学科带头人的充分论证,学校最终决定引进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北亚经济圈、东盟法律问题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际知名教授李庸中。李庸中教授现任韩国东国大学国际法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讲席教授,同时担任两本知名期刊的主编。作为韩国国际法学界的代表性人物,李庸中教授近年来从国际法和交叉学科视角致力于研究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在国际法、区域国别法,尤其是东亚法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并多次应邀赴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讲座。截至目前,李庸中教授已在著名学术期刊和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山东财经大学领导班子热情会见了李庸中教授,并进行了友好座谈。李庸中教授的加盟,将进一步提升山东财经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
多轮驱动 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效能
山东财经大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研究平台,致力于打造涉外法治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高地。学校已成立“山东财经大学中意经贸法律研究中心”“山东省与意大利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并成功嫁接“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和“中意艺术学交流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中美数字媒体法和中意艺术法领域的合作研究,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权利与科学研究中心”“让·莫奈卓越中心”以及卡拉布里亚大学、英苏布里亚大学等多所名校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学校先后举办了多场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山东财经大学中日韩研究院已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李庸中教授加盟山东财经大学后,进一步提升了中日韩研究院在法学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意大利法和东北亚法的双轮驱动,已成为学校涉外法治研究的两大支撑和特色。
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法学院与上合经贸示范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学院依托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卓越专业实力,不断扩大“上合之力”;充分发挥学科引擎和资源交汇的平台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凝聚“上合之势”;构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机制,启动实习和实践项目,在制度创立和技术创新领域共谋合作机会,拓宽“上合之路”。与上合经贸示范区的合作,为整合优质的法学学科要素资源构筑了强大的“引力场”,也为校地融合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打了一场漂亮的“联动战”,还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和拓展打造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策源地”。
多元融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和搭建优质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涉外法治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院注重通过国际化赛事提升学生的涉外实践能力。目前,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学生团队已多次参加“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中国大陆地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以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等赛事,并屡获佳绩。同时,学院以意大利法和东北亚法为双轮驱动,助力学生在更多样化的国际比赛中提升能力、丰富经验。
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不仅致力于推广涉外法治理念,还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涉外法治服务社会新模式。例如,法学院副院长王莉莉带领团队与山东省司法部门合作设立“外国法查明中心”,服务于涉外审判实务;李云霞副教授担任章丘区中意产业合作“双招双引”顾问,在济南市对意大利的出访和商务考察中提供咨询意见和服务,并在多起中意商业活动和商业纠纷中提供法律服务。此外,学院还推荐意大利国家商业协会主席担任山东省国际贸易和投资顾问,由省领导为其颁发聘书,进一步深化了山东省与意大利的经贸合作交流。
独辟蹊径 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方面,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立足国情,布局长远,构建起具有刑法法典化传统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交流风格。学校通过中日韩东盟研究中心和中意经贸法律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治交流与合作,为深化国际法治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板。
高质量涉外法治教育平台的构建,将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研究中心的作用。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赴境外大学讲授中国法、共同撰写论文、申报项目等对外交流柔性机制,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这种学术外交已在多个法律合作领域发挥了智库作用,成为民间法治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助力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通过在人才选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体系、教学管理机制、社会实践创新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充分彰显了财经院校法学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努力培养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争取为推进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张琳)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6日第12版
媒体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paper_d/acf039325f4babfc1fa9c236da72082a?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Y0N4dmJhMGpxbytYVmkxUU9uc0hyYUkrck5JbjZoZUJxMXZHN0ZpTXdG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