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于洪良 徐超
四月的榕城,木棉花开,景致时新。4月13日至15日,带着学校的嘱托与祝福,山东财经大学校史馆、校友办一行三人踏上了探访在福建的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时期的老校友的寻访之旅。在福建,1948级老学长潘鸣贵、马鸿芳、周文甫以及福建省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老校友的子女,用大半生珍藏的岁月印记、滚烫的青春回忆,铺展了一段久远、鲜活、动人的校史画卷。
此行不仅是一次校史史料抢救,更是推进大学文化寻根、传承校史红色基因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4月17日,山东财经大学举办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与会代表们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山东财经大学校史溯源工作的报告》,确定山东财经大学校史起始年份为1948年,确认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为学校办学源头。
校党委书记查玉喜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校史工作,不断加强校史文化建设。通过深化校史研究,重点挖掘首任校长顾准等前辈先贤的办学思想与历史贡献,意在溯源正史,还原本真,赓续红脉,传承精神,凝聚力量,鉴往启新,推动发展,烛照未来,对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现有的史料档案和确凿的各类资料显示,1948年10月,随着济南城市解放,以华东财经办事处会计队为基础成立了“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校长由时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顾准担任。1948年11月24日,商专正式开学并在人民剧场隆重举行开学典礼。由此揭开了学校发展的序幕。商专是当时华东军区基于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培养经济管理干部的迫切需求,在山东以“抗大”模式开创的红色财经教育学校。顾准、陈先等时任学校领导主导的课程体系与师资传承为后续整个山东财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财经干部和人才。
1949年3月,为支援南方地区的解放战争,学校动员800余名师生南下。他们放下书包,打起背包,告别齐鲁大地,投身南方城市的经济管理工作。1949年5月26日,顾准带队进入上海,主持接管上海的财经工作。
1952年10月,山东省立商业专门学校的师资与成立于1928年的齐鲁大学经济系合并,组建山东财政经济学院。1958年,山东省委决定在省内五所经济财贸类干部学校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山东财经学院。1962年5月至1967年1月,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李予昂兼任山东财经学院院长。此后,学校几经变革,先后经历了更名、合并、停办、援建他校的过程,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复办、搬迁新址,直到2011年7月4日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筹),2012年6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
这些奋斗足迹,充分印证了山东财经大学发轫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壮大于改革开放之际,跃升于奋进的新时代。办学77年来,一代代财大人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勇毅前行,蹚出了一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非凡办学路,书写了一部充满梦想与光荣的奋斗史。学校一位教授说,“校史溯源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学校办学初心的深情探寻。校史追溯可让师生校友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校发展轨迹,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校文化传承筑牢坚实的根基,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校党委认为,办好新时代高水平的财经大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学校善于讲好校史故事,从红色校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激励师生坚定历史自信,用红色文化赋能学校思政课建设,以红色资源“活教材”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成为山财大近年来培育时代新人的新创举。自2021年以来,学校推出了“红色会计”主题展,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图片,深切缅怀财经战线上的革命先烈,全面展现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促进“红色会计”的研究和文化普及教育,将“红色会计”引入校园,努力打造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另外,学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前路》以校友为人物原型,依托学校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讴歌了历代山财大人前赴后继,为“建好省里最好的财经大学”的拼搏进取精神,赢得了各方好评。这为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构建红色文化场域、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蹚出了一条新路。
今年7月1日,是首任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山财大将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致敬历史,追慕先贤,以史为鉴,通过梳理校史中的红色记忆,让校史人物“立”起来,让红色故事“活”起来,把校史资源“用”起来,赓续“商专”文脉,厚植家国情怀。
媒体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PDF/20250424/1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