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在改进中加强。
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是前提
首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又是政理性的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讲思政课不是板起脸来进行空洞说教,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让青年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的温度和魅力,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课是一门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的课程,讲思政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将政治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
其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处理好以下4个关系: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是要义,教学方法是手段。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但是,在目前的思政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用一些庸俗甚至低俗的东西来取悦学生。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二是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关系。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课专任教师短缺的现象,造成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解决这一矛盾,有的高校设立了思政课兼职教师岗位,这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兼职教师是专任教师的有益补充,在思政课教学中,专任教师是主体。三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但是思政课不是万能的,教书育人需要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等协同推进。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四是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关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并不是说第二课堂可有可无。
第三,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校大学生都是“95后”,是在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研究学情,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将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思政课教师练好内功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必须紧紧抓住教师环节,解决好内功问题,这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一是要明道。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要先学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先学一步,对先进思想文化要先学一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是要信道。要坚定“四个自信”,“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爱马、在马卫马”。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只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着力构筑“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是保障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开好高校思政课最终要落实到提高育人育才上来,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育才新格局。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坚持教学相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切实解决思政课教师教学与学术“两张皮”现象,以教学支撑科研,以科研推动教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学术前沿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各环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切实解决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两张皮”现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发展、科学发展,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
(赵付科,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
媒体链接:www.sdjyb.com.cn/content/2016-12/19/00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