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准解读营改增政策,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转发,仅公众号阅读量超过61000人次。
他,投入社会服务工作,应邀为政府部门做财税专题报告,讲社会公开课,开展学术交流,受众面广。
他,就是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教授。有媒体评论潘明星教授是“全面营改增解读第一人”。的确,潘教授对财税热点问题的深度剖析,“跑”在了政策前头。
破其卷 取其神
那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
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财税政策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面对新政策,媒体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中国房地产报》,欲在第一时间解读全面营改增政策。
可是,要准确解读新的政策,并非易事。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显示,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11%……,而原《营业税税目税率表》中的建筑业税率为3%......
建筑业营改增,税率由3%转换为11%,如何理解其减税?二手房交易营改增税负如何变化?如何“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这些政策疑问,需要专家来解读,且这位专家要备有足够量的前瞻性理论研究,才能达到“解读”的目的。
找哪位专家解读?专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读吗?太难了。
《中国房地产报》的记者慕名找到了潘明星教授。没想到潘教授一口就答应了:“我正在上课,你们看着电视等着我,下了课就接受你们的采访。”
24日傍晚。电视里,《新闻联播》正在播放着全面营改增文件正式下发的通知。潘教授通过《中国房地产报》,详细解读新政策,有理有据,入木三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济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经济导报》纷纷前来采访,采访内容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大众网、舜网等多家媒体转发。
4月8日上午,潘教授还应济南市天桥区国税局、地税局和多家媒体的邀请,对社会公众做了《全面营改增解析》的公开课,并与听众互动交流,收集了公众对营改增政策的种种疑惑。
4月26日,潘教授将营改增的焦点难点问题归纳为12个,举例进行了通俗解读。媒体以“财税专家潘明星白话文解读营改增”为题发表,被广为传播,有的单位挂在官网,仅公众号阅读量至今已超过61000人次,大家对崭新的财税政策有了深入的认识。
对于全面营改增引起的中央与地方财力的变化,国发【2016】26号文做出了规定。针对社会各界对文件的种种疑惑,潘明星接受媒体采访,深入解读营改增后分税体制。他的专访,齐鲁财富网以“营改增是中央与地方争利?潘明星独到解读背后更深用意/权威解读”为题发表,被《中国财经报》、《大众日报》(新锐大众)、《济南日报》、《山东财政》、《泉城地税》、《山东财经大学报》,凤凰网、光明网、网易、界面、天和智库、财税DADA、今日头条等媒体转发。
积跬步 至千里
在潘明星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他主编的十几本书,全部是财税专业的教材和著作。其中,1999年出版的《中国税制》,是经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全国财经类通用教材;2015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经济学》第四版已发行7万多册,被南京大学等一百多所高校选作本科教材或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潘明星之所以能够从容精准地解读国家的财税政策,正是他长期致力于财政税收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结果。
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财税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与管理。先后在《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税务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级一等奖6项;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财政部统编教材1部、其他教材6部。主讲课程主要有政府经济学、中国税制、税收学、财政学、财税理论专题。
青年时期的潘明星就怀揣着科研热情:“当时上海财经大学的葛惟熹教授是我的税收老师,我作为课代表组织大家讨论价内税的承担者(税负转嫁)的问题,从教室到宿舍,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了好多天。那个年代资料非常有限,知识大都来源于大家共同的思考与交流。”他用心听同学们的辩论,认真地思考和比对,有时灵感来了,半夜突然爬起来,把想法写到小本子上。日积月累,一篇论文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这篇文章《价内税是否“消费者价值让渡”之我见——与郭季平、翟业亿商榷》发表在《江西财经学院学报》(现《当代财经》)1988年第2期。经过修改后,又以《论价格构成中的税金负担》发表在《山东财会》1988年第7期。从那时起,潘明星真正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我的论文选题,大多来自财税专业教学内容,勤于思考,潜心钻研,然后把科研成果搬到课堂上,特别鲜活。”这是潘明星对自己多年从事科研的形象描绘,更是他对科研与教学相长的理解。直到现在,他一如既往地热衷于此。
多年的博观约取,让潘明星厚积薄发。潘教授是我国较早关注增值税的学者。早在1989年就在中国税务学会的《税收研究资料》上发表了专业论文《我国增值税的选择》;2001年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租税研讨会,提交并交流的论文《我国增值税实施范围研究》,其内容正是全面推开营改增问题。2012年上海营改增试点,潘教授更是予以极大关注,撰写论文《营改增:效应分析与改革建议》发表在《财政研究》2013年第12期。认为,“营改增是最大制度化减税机制”。他的论点“增值税范围渐次扩大符合我国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税制优化效应、结构减税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勾勒出全面营改增的前景,如今看来,当年的前瞻性与当下的实际契合。
目前国家试行的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的分税制分成比例,潘明星更是早在2012年就测算过。他依据财政部网站2011年的数据,计算得出全面营改增后地方保持原有财力的分成比例为51.4%,并发表在他的上述论文中。这一数据,又与现政契合。
如何评判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学者呢?潘教授抛出了这样的一问。“你要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写的东西确实有感而发,这才是正路子。教师做研究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循序渐进去摸清这个学科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这样你的付出才是发自内心的,是愉悦的,对专业问题的理解是透彻的,科研成果也将水到渠成,不能‘为了论文而论文’。”
但行好事 不问前程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思想越纯洁。媒体采访时,称潘明星是“著名财税专家”,而潘明星一直自谦地称自己是一名大学老师。
他是原山东财政学院第一批税收专业教师,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这么多年来,不管职位如何变更,他始终认定“老师”的身份不会变。2016年为例,他为5个班本科生讲授《财税理论专题》,给研究生讲授两门课,《税制改革研究》和《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完成教学工作量503学时。指导8名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上第一节课,我的名字叫潘明星。”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大步流星走上讲台,环视一周,所有学生顿时鸦雀无声。他深深地向大家鞠躬,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潘明星始终“把上课当成神圣的事情”,尽一个教师的本分,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不仅上课,潘明星作为山东财政学院税收系的最早的税收专业教师,还兼任过税收系第一届班主任、系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兼系副主任......发展了全校第一个学生党员,可谓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潘明星讲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在完全吃透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配合眼神手势等将同学们的思路完全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演讲风格。而这种“课堂演讲风格”的形成,是下了苦功的。回忆起刚开始教书的备课,潘明星坦言,要选择多本教材参考,取其精华,用3个、5个,甚至10个小时来准备一堂课;教案总是一笔一划地写,一节课的内容提炼到5页,为保简洁易懂再由5页再提炼到1页,然后背得滚瓜烂熟。
至今,潘明星的家中还保留着八十年代的备课稿。怎样讲最容易理解,从三个还是五个方面说,板书怎么设计,在哪个位置写标题都需要细细考虑。每次上课前都要找个没人的教室,讲几遍,甚至找同事当听众,让他们指出不足。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不去刻意追求什么,结果往往是令人惊喜的。对潘明星来说,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次课,做好每一次讲座,注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会以一颗平常心坦然处之,“不精通的课不上,不打无准备之战。把自己最拿手的分享给学生,课堂上融入当前财税改革的内容,教给学生‘真金白银’。”
潘明星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态度则是关键。有些同学,“六百多分进来却为不挂课而奋斗”,在高中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进入大学后,一旦放松下来,像皮球泄了气一样,整天为了拿毕业证而奋斗。究其原因,是没有端正态度、进入状态。“其实没有学不会的知识,更没有攻不克的难题,关键在于精气神,精气神一旦不在了,学习必然懈怠。因此,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而且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做到疑问‘不过星期’,甚至是‘不过夜’”。
“人做事的过程最重要。”母亲的一句话让潘明星从孩童时起牢牢记了一辈子。从教30多年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克服困难去上课,“心中有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进的路。”
天道酬勤。岁月给了潘明星更多的馈赠,那就是学识和睿智。潘明星把这份厚礼分享给公众,回馈给社会。
记者随机截取了潘明星的一段段工作日志,满满的安排中不难看出他服务社会和学术交流的身影——
他应邀多次为政府部门,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做财税专题报告:5月4日,聊城市领导干部;5月9日,山东省国税局;5月17日,全国国际税收理论骨干;5月31日,广西国税局……
10月26日,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并作两场税收专题讲座;27日,为南开大学“财政系复建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作税收专题讲座;11月7日,为安徽财经大学做两场税收学术报告;8日,为上海财经大学作税收专题报告;12月13日,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作税收专题讲座;12月23日,为新疆财经大学作两场学术报告……
他担任沙龙主席和首席嘉宾的两期财经沙龙,其观点被《大众日报》(新锐大众)、《经济导报》、《济南时报》、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和讯网、齐鲁网、鲁网、齐鲁财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
不仅如此,潘明星还活跃在学术交流的各大论坛上,或是学术研讨,亦或是主题讲座:第十一届华北地区高校财政学教学研讨会、第十五次中韩税收学术交流会、天和智库首届华东财税论坛、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6年会、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国税收与法律高峰论坛……
如今潘明星受聘“山东省财政厅及山东财政改革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多年的历练,潘明星觉得是在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握着潘明星的手说:“你对营改增政策的系列解读,对财税专业教学科研,对推动营改增改革,很有参考价值”。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潘明星欣慰的是,自己在财税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他觉得,这认可,弥足珍贵。
个人简介:
潘明星,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青岛人。上海财经大学财政专业毕业,经济学学士。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税收理论与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财税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财政厅特邀研究员、山东省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注册税务师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民营经济研究院特聘教授、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高级顾问、《山东财经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人、《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 ( 马志敏 田腾越 朱丽玮 郭雯瑶)
媒体链接:respub.xrdz.dzng.com/content/201702/28/c23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