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大之声 > 正文
“普惠金融”为什么不普惠
2013年11月13日 16:47    区域经济研究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研究中心) 撰稿:张志元 编辑:张建勇    浏览次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推广2005小额信贷年时首次广泛运用,并从此为人们所熟知。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小额信贷、小微金融等方式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不仅是一个金融概念,还是一个伦理概念、福利概念。其本质就是追求让每个社会成员(包括自然人、法人等)在产生金融需求时能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地、有尊严地享受高质量的、方便的金融服务,进而通过微观个体的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都很关注“普惠金融”,其中实践最为成功的当属孟加拉国的“格莱珉乡村银行”,其覆盖面之广、灵活性之强确实堪称“普惠”之名。我国学界也早在2005年便开始关注和思考“普惠金融”这一概念,金融机构在近几年也为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我们的普惠金融却没有很好地完成“普惠众生”的任务。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发展普惠金融所依靠的主要力量还是各商业银行。而由于经营成本和利率难以覆盖风险两个方面的问题,商业银行难以提供真正“普惠”的小微金融服务。目前,小微贷款做的较好的地方商业银行为一般客户所提供的小额贷款最低在八万元左右,大型商业银行的数额则更高一些。而普惠金融所需求的小额贷款,额度可能低至几千元到几万元,显然,商业银行并不愿意承担这些成本高收益低的小微业务。
  第二,小额贷款的“小”对小型金融机构,如社区银行、小贷公司等提出了需求。而受制于目前的法规、政策,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小额信贷机构成为了纯粹的资金掮客,虽然使资金的贷放具有了较好的灵活性但却过度的抬高了资金使用成本,让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也就难以实现施“惠”于民。
  第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发展“普惠金融”的认识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的金融机构总是倾向于向上看,喜欢为“大而高”的客户提供“优而精”的服务,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却忽视了脚下的土地;另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我们是实体经济的发动机”,没有很好地理解“金融业应当是全民的服务业”,忽视了许多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特别是来自于底层的需求。举个例子,我们很多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时,考虑最多的不是我如何来满足某种需求,而是我如何设计、营销能带来需求、创造市场。
  上面谈了普惠金融未能“普惠”的几点原因,虽然问题比较棘手,但我想,针对上述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应当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第一,既然“普惠金融”是一个涉及福利与道德的问题,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就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应积极承担起引导、协调和支持的任务,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例如部分税收的减免、对特定用途的小额贷款给予利率补贴等。但我认为还应该出台一些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政策。比如是否能将对小额贷款的补贴力度与申请人的社保信息、家庭情况相联系,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补贴。又如,是否可以采取地方财政对地方商业银行由于小微贷款造成的呆坏帐损失给予一定数额补偿的政策,以此保证银行在小额贷款的发放上不再过于谨慎。
  第二,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上应当更完善、更具灵活性。如目前的小贷公司面对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这一红线就严重限制了其资金来源。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市场评级后面向当地居民限额发行公司债等方式来扩大其资金来源,并由相关部门严格监督、规范其行为,使其能真正为小借贷者提供价格合适的服务。
  另一个方面,要建立一个真正“普惠”的普惠金融体系,就必然需要多样化的金融机构。我们应当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在保障金融稳定的条件下逐步缓解金融抑制的问题,丰富金融结构,以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三,我还是想谈一下我们的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主观态度问题。我想,能否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对普惠金融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将是能否真正实现“普惠”的关键。现在很多企业都很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的金融机构更应该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是为客户存好钱、管好钱,还应当包括为每个有合理金融需求的顾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通过业务创新等方式来为其提供服务和帮助。退一步讲,未来的金融业务最大的增长点在哪里呢?我想用孟子的一句话来回答,“得乎丘民者为天子,得乎天子者为诸侯”,未来的增长点很可能就来源于普惠金融所关注的相对弱势客户。谈了这么多,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个道德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普惠金融建设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如授予其金融道德模范称号等)。以求这一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得到自下而上的强力响应。
  我们这个民族已经有着两千多年“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大同梦想了,我们这一代中国金融人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建立其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真正“普惠”的普惠金融体系,以金融的方式践行先哲们的理想。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