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及会议公报、《决定》公布后,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问题上的高度自信和自觉。高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和学生,要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把握实质,明确方向,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舜耕校区思政部副教授赵付科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令人振奋,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文化竞争力这一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高校教师处在文化建设的前沿,理应承担起传承文明、创新文化的责任。
燕山校区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志扬认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文化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比较薄弱,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中华文化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发扬光大?我国文化软实力如何在世界多元思想文化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如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正是为了回应这些挑战,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奋斗目标和现阶段具体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党在文化问题上的高度自觉。
舜耕校区思政部讲师刘天华认为,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理解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恰切地处理好文化体制改革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关系。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明确其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统摄和支配地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依托高校的文化资源优势,联合社会机关团体、居民社区,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接轨和对日常细节的关注,引领青年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阐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理念。
燕山校区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孙丽君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其政治和战略意义备受关注。高层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平台,也为我校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中,我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比如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音乐学、编辑与出版学、新闻学、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等,都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促进。
舜耕校区思政部副教授蔺淑英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解放和复兴为己任,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阐明了文化改革发展“该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等战略问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华民族复兴之旅驶入新的航程。
燕山校区文学与艺术学院学生魏海静在谈到学习体会时说,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学校要把我们培养成最懂音乐的经济人和最懂经济的音乐人,但自己对未来的就业仍有些忐忑和茫然,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并不乐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我们的专业特长一定能有用武之地。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我要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掌握更多的经管类知识。相信当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一定会有施展自己的才能和特长的广阔天地。
燕山校区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0级学生陈谦说,创造和谐完善的校园文化、学院文化、班级文化,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只有我们身体力行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创造崭新的文化内容,才能真正为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舜耕校区人文艺术学院贺文竹同学说,六中全会将文化的发展提上议程,会议提出的网络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决定也很具建设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推进政策的落实,解决由于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脱节造成的道德水平下滑、文化竞争力衰弱的不良现象,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燕山校区文学与艺术学院苗萌、李新毅、徐晓帆、舜耕校区人文艺术学院孙旭娜、经济学院张朋珍、国际经贸学院张超等同学在谈到学习体会时说,六中全会上把文化改革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文化强国战略,这不应仅是一个口号。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承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的使命,做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