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于洪良
今年以来,山东财经大学已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引育省部级领军人才5人;连续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顶刊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列省属高校第2名,全国财经类高校并列第7名;在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尽管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但是山财大人丝毫没有小成即满,而是未雨绸缪,把追求的目光始终锚定前方,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落点“人才第一资源”。
11月15日,山东财经大学召开七百多人参加的人才工作大会,盘家底、找短板、谋对策、提信心、集众智,举全校之力书写“人才强校大文章”。正如校党委书记查玉喜在大会上所言,“人才问题事关全局,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 ,我们必须强化全校‘一盘棋’思想,聚势谋远,注重系统整合、统筹推进、久久为功,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大学与人才共成长
该校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三大战略”之一就是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强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这次大会上,该校印发了四个重要文件。《山东财经大学海岱学者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按照领军人才、卓越人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青年英才5个层次,以“人才+项目+团队”的形式给予资助,激发创新活力。《预聘制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把校内校外政策打通,兼顾引进和自主培养,不再单单面向引进人才,做到引培并举,避免“引进女婿气走儿”,把有潜力的好苗子撬动起来,激发活力,多出成果,出标志性成果。《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则提出,要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在不改变、不影响所引进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吸引校外人才通过兼职(或双聘)、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卓越人才工作奖(伯乐奖)实施办法》,意在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性进行人才引进,同时加大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设立“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和“人才引育伯乐奖”,予以表彰奖励。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该校校长洪俊杰说:“我们就是要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和谐环境,使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聚,实现大学与人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谋划特色路径,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在山财大,仅有38名专任教师的保险学院体量偏小,但是产出“亮眼”:专任教师人均A类论文发表数量居全校前列;近五年引进的青年教师几乎都主持省部级课题;学院领导班子中有4名是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这是他们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推行“保险一家亲”理念的累累硕果。
山财大自觉融入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布局,谋划特色路径,增创发展优势的精彩之笔还有很多。比如,组建了“中国经济研究院”,首篇智库报告获省领导批示;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计划,发布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教学专有大模型“AI才”;在沂源县汇泉桃花岛设立乡村振兴学院,连续举办四届乡村振兴鲁村论坛;在邹平市设立醴泉乡村振兴学院,举办首届乡村振兴醴泉论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财大智慧”。
该校大力扶持年轻人“挑大梁”,让他们的人生黄金期成为事业发展的黄金期。2023年该校金融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5名团队成员中有近5年引进的青年教师12人。
刘培德教授曾是学校首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他由衷地说:“这些年来,我获评多项国家级人才称号,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表了数百篇高水平论文,获奖几十项。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学校对人才的重视和支持!”
“围着人才转”,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人才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用人单位主动作为、全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着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营造了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在山财大,有一个不成文的工作理念,校领导包括各位处长、主任们,都要“围着人才转”。2016年1月入职的博士李娜,2019年11月通过“单列晋升”绿色通道破格晋升为教授;2020年1月入选学校首批特聘教授;2022年12月,获得首届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她在大会发言中说,“学校定期举办各类人才座谈会、人才沙龙等活动。会上,我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困惑和盘托出,学校领导总是认真听取,一一解答,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让我们如沐春风。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与高层次人才点对点联系制度,极大地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科研。”
有这种深刻感受的,还有2016年博士毕业入职山财大的刘海明。他在入职不久就惊喜地发现,山财大就是一心搞学问的学者们的乐园。他在大会交流发言时说,“学校出台的管理制度以及针对人才成长的博士学术专项、青年优秀人才、人才团队培育、特聘岗位支持等项目,力度之大、覆盖层次之广、诚意之深,大大激发了我们青年教师突破自我的动力。得益于这些好政策的加持,我很快就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2019年就破格晋升教授。”最令他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申报青年泰山人才工程时,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金融学院领导作为“亲友团”齐上阵,全程支持,最终顺利入选。
媒体链接:山东财经大学举全校之力书写“人才强校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