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经济学院新结构经济学(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赵一恒致信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分享暑期研读《解读中国经济》的感悟,就“中国是否会面临产业空心化”等现实问题进行请教,并代表班级邀请林毅夫教授到校交流。8月30日,林毅夫教授亲笔回信,深入解析问题并寄语青年学子。
赵一恒在信中谈到,《解读中国经济》让他对中国经济发展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以所学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心。同时,他结合美国因产业空心化引发贸易逆差扩大、底层民生困难等后果,以及国内部分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外流的现象,询问“中国未来是否会面临类似产业空心化风险”。信的最后,他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表达了深耕新结构经济学的信念,并期盼林毅夫教授能够莅临学校进行指导交流。
林毅夫教授在回信中首先肯定了赵一恒及班级同学对新结构经济学的热忱与深耕。针对“产业空心化”的疑问,他解析道: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步退出是经济升级的必然规律;但涉及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国家需通过合理的保护与补贴政策维持生产能力,避免“断链”威胁整体安全。

林毅夫教授进一步强调,“安全”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没有安全,发展就不可能;没有发展,安全也难以持续。若为保护非关键产业过度干预市场,反而会阻碍资源优化配置,削弱经济体整体竞争力。他还表示,若未来有机会到访山东财经大学,定会与实验班学子当面交流治学心得、探讨学科前沿,并建议同学们在新结构经济学课程学习中 “始终保持理论联系现实的习惯”,多结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实际案例思考学科的解释力。
来源: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