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山东财经大学第二届“海岱学者”论坛在舜耕校区召开。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管恩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校长洪俊杰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山东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军,山东国投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褚国良,省教育厅教育人才工作处二级调研员王环宇、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四级调研员来敬忠、省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庆晓、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处长吴俊,山东人才集团人才招引事业部部长、山东人才智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支富华等出席开幕式。洪俊杰、校党委副书记谢申祥、副校长王敬政、学术副校长吴德胜、二级教授刘培德等分别主持了分论坛相关活动。开幕式由王敬政主持。

本届论坛由山东财经大学主办、山东人才集团协办。围绕“岱青海蓝聚英才,筑梦财大创未来”主题,论坛进一步优化了内容流程,提升了学术影响与引才实效。经精准筛选,近200名海内外优秀学者受邀参会,其中符合预聘制副教授以上岗位人选达40余人,较首届增长近一倍。学校各学院及科研单位负责人、人才工作专员、教师代表等参加活动。

管恩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校在人才引育方面的成效。他指出,山东财经大学举办“海岱学者”论坛,充分展现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诚意,体现了高校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中的责任担当,希望学校以举办论坛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与山东发展需求,着力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吸引集聚更多海内外英才,激发人才引领发展新动能,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洪俊杰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和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并作题为“在齐鲁大地聚创未来:山东财经大学的使命与征程”的主旨报告,他分“回望来时路,认知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立足新时代,审视一所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财经大学”和“携手创未来,展望一所海纳百川、共铸辉煌的财经大学”三个层次,系统回顾了学校七十余年的办学传统与精神基因,总结了在“一一三九”发展思路指引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并着重介绍了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在系统重构人才政策体系、精心打造人才发展平台、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强调,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向未来,他表达了学校广纳贤才、共创一流的决心,学校也将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平台、优厚待遇与暖心服务。

论坛期间,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人才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在人才引育领域深化合作。王敬政与褚国良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洪俊杰、杨光军上台见签。

来敬忠、王庆晓、吴俊分别宣讲了山东省、济南市人才政策,从成长支持、创业保障、生活服务等方面解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淑芳详细介绍了校内人才支持体系。

国家级青年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学校山东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海明教授,2025年新进教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工商管理学院预聘制副教授王象路分别分享在山财大的工作成长经历,展现学校人才培育平台的优势与活力;参会学者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雪娜博士表达了对论坛交流的热切期待与对山财大办学理念、实践发展的高度认同。

王敬政在主持时表示,“海岱学者”论坛是学校汇聚天下英才、共襄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论坛,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完善引才机制,让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者深入了解山财大、深度认同山财大,最终选择山财大、扎根山财大,服务济南、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



20日下午至21日上午,论坛举行了12场学科分论坛(学术交流)、5场学科分论坛(人才面试),围绕学术前沿和人才引进开展深入交流。各学院通过座谈、参观、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与学者进行精准对接,全面展示学校开放包容、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本次论坛,由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牵头,得到了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安全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经济学院、金融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各分论坛召集单位以及其他参与学院和科研机构的有力保障与通力合作。
撰稿:吕春霞 耿宝民 审核:刘奇耀 刘淑芳 编辑:裴振威 终审:于洪良